從經濟總量看,2020年杭州地區生產總值(GDP)16106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8位,常住人口人均GDP約2萬美元,按世界銀行最新標準,已經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從居民收入看,2020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8666元和38700元,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分別排名第1和第2位。
從社會民生看,每年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2020年民生方面投入1583.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5%。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90.4%,保持全省首位,實現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市、區)全覆蓋。居民期望壽命82.95歲,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居民健康水平。杭州成為全國唯一連續14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被授予全國唯一“幸福示范標桿城市”。
《行動計劃》中配套的“四大體系”專項計劃,
構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體系,重點破解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問題,著力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共享。
構建市域一體規劃建設體系,重點破解市域空間失衡,著力加強市域規劃統籌,打開高品質建設新空間,構建“一核九星”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的特大城市新型空間格局。
構建市域高效聯通交通網絡體系,重點建設“都市可達、全市快聯、多心加密、組團互通”的高效聯通交通網絡體系。
構建全域統籌保障支撐體系,重點完善創新生態共營、資源要素共配、基礎設施共建、公共服務共享、宜居環境共保、全民聚力共創的體制機制。
《構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體系專項計劃》包括教育、醫療、住房、社保、養老、文旅和保障措施等七個方面,共24條措施。如,
教育方面,我市將推進跨區域跨層級的名校集團化辦學,鼓勵市屬優質高中與桐廬、淳安、建德三縣(市)高中組建緊密型教育集團、推進市屬優質高中到蕭山、余杭、臨平、富陽、臨安建分校。
醫療方面,我市將優化調整省屬、市屬醫院布局,在云城、良渚、亞運村、空港、青山湖科技城等區塊謀劃新(改)建高水平綜合性醫院,確保每個“星城”都有一所三級甲等規模綜合性醫院。
住房方面,探索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模式,修訂出臺老舊小區“拆改結合”試點指導意見。積極推進共有產權住房,重點在“星城”布局,保障符合條件的本市戶籍無房家庭和本市穩定就業的非戶籍無房家庭。探索在“星城”的特定區域,推動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社保方面,建立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的機制,2021年桐廬、淳安、建德基礎養老金標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實現市域基礎養老金統一標準,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推進社會救助均等化,2021年實現低保標準、低邊認定方式、低邊生活補助和價格補貼標準全市域統一。
養老方面,我市將著力提高核心城區養老機構水平,在每個“星城”合理布局不少于1家以護理型為主的公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鼓勵養老機構結合護理職業能力和入職年限等情況,提高養老護理員薪資待遇。
文旅方面,鼓勵優質文化資源向“星城”拓展,建成社區文化家園800家以上、杭州書房100個以上,每年舉辦“星城”巡展巡演,支持舉辦“星城”特展。
《構建市域一體規劃建設體系專項計劃》包括明確目標定位、堅持規劃統籌、推動規劃落地、打造宜居空間、強化要素保障、加強用途管制和提升規劃實施顯示度等七個方面,共22條措施。
如,目標定位方面,我市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1350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2.3萬億元,其中核心城區常住人口400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億元,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會客廳;“九星”常住人口950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萬億元,建成“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九大星城。
推動規劃落地方面,我市將實行開發強度與人口相掛鉤,按照人口規模,完善“一核九星”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實行容積率差別化管理。
打造宜居空間方面,我市將加快公園城市建設,構建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四級城鄉公園體系,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每個星城至少擁有1個綜合性體育運動中心和1座市級文化場館。
《構建市域高效聯通交通網絡體系專項計劃》按照市域統籌、融合發展、智能互聯、綠色生態等原則,主要提出“建設一個系統,構建五大網絡,實施三大工程”的重要舉措。
其中,“一個系統”指建設高效銜接的多層級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如推進蕭山國際機場國際門戶樞紐升級改造,將蕭山國際機場打造為集高鐵、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大型國際門戶樞紐,構建蕭山國際機場省域、市域“1小時交通圈”。
“五大網絡”指都市可達的鐵路網、內聯外通的公路網、互聯互通的快速路網、高效便捷的城市軌道網、通江達海的內河水運網。
如快速路網方面,加快形成“兩環七橫五縱九連”的城市快速路總體布局,2025年總里程突破500公里,2035年突破960公里,實現“一核”與“九星”及“九星”之間高效連通。
城市軌道網方面,將以打造“軌道上的杭州”為目標,“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城市軌道交通三期項目建設,2022亞運會前建成13條516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加快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四期項目建設,2025年總里程突破600公里,2035年總里程突破1000公里。
“三大工程”指打通“斷頭路”工程、數智交通工程、公交提質工程。
如打通“斷頭路”方面,“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集中實施打通“斷頭路”三年行動計劃,打通市域范圍內跨區縣(市)和區縣(市)內部“斷頭路”100條以上。
公交提質方面,每年新增定制化公交線路不少于20條,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鼓勵開展適應鄉村出行需求的個性化客運服務,打通“九星”鄉村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構建全域統籌保障支撐體系專項計劃》圍繞資金、土地、人才、技術、數據、產業六大方面,提出了20條統籌措施。
如,資金方面,我市將組建千億元以上規模的杭州市創新引領母基金,建立規范化、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機制,招引和服務重大產業項目落地。
土地方面,我市將以工業用地為重點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支持低效工業用地再滿足一定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提高容積率、土地置換、分割轉讓、政府收儲等途徑,實現二次開發。將制定城市更新相關政策,探索建立城市有機更新基金,以未來社區建設理念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拆改結合”試點。
人才方面,我市將深入實施“人才西進工程”,加強高層次人才引育計劃對西部區縣(市)的傾斜支持,實施“春雨計劃”,5年內向鄉村人才提供500億元信貸資金。
產業方面,建設和運用“智慧投資”全周期管理系統,優化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常態化推動專班運行,實現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全流程跟蹤協調服務。